日前,北京市教育委员公布了2021年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评选结果。我校参赛团队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1项。据悉,61所高校和研究生培养单位推荐了1920支团队参赛,最终评选出北京市地区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149支,其中仅有30支团队荣获一等奖。我校以2支团队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位居北京高校前列,同时我校获评“最佳组织奖”。本次评选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和要求,深入实施《北京高校高质量就业创业计划》,切实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给予支持,树立大学生创业典型,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为了组织好我校学生创业团队参加本次评选,学校依托于同期开展的第四届“工大杯”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工业大学预选赛进行项目选拔,共推荐57支团队参加此次评选。经过市赛专家网络评审、复赛现场答辩和决赛现场答辩等一系列激烈竞逐,并与来自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同台竞技,最终我校材料与制造学部选送的“刚柔相济——源头创新破解精密谐波传动‘封喉之痛’”与“锄禾智能——设施农业数字化赋能者”2支团队荣获一等奖,“换然一心——优化TAVI的新型辅助治疗方案”团队荣获二等奖,“超能勇士——髋膝耦合的无源下肢外骨骼”团队荣获三等奖。
随着创新创业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逐渐浓郁,越来越多的学生投身于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类竞赛参与度和积极性不断提升,参赛项目竞争力持续增强。以今年荣获一等奖的两个项目为例,不仅拥有多项专利、论文等成果,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同时,聚焦行业痛点、热点,落实落地,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其中,以马弘列为项目负责人,由杨聪彬、赵永胜、刘志峰老师指导的“刚柔相济——源头创新破解精密谐波传动封喉之痛”项目,依托先进制造与智能技术研究所,基于创业团队的技术积累,从深层次原理上掌握了减速器产品的设计原理、制造技术、装配工艺、测量方法,面对国际国内谐波减速器行业的强大市场竞争,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能够有效解决谐波减速器在我国航天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和改变工业机器人领域高端应用场合依赖进口的局面。
以冯永炳为项目负责人,由高国华老师指导的“锄禾智能——设施农业数字化赋能者”项目,依托北京工业大学现代机械设计研究所,精研14年,将智能制造与数字农业结合,在数字化叶菜植物工厂中采用立体种植,产量提升8倍,自研机器人节省人工成本50%,年亩产效益可提升7倍以上。项目融合数字孪生、机器人和物联网技术,持续为设施农业数字化赋能。团队已获120余项专利授权,形成了核心技术的专利池,是国内设施农业领域首次获得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的研究团队。
学校将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优化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强化创新创业实践,为创业团队做好支持培育工作,不断提升全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创造能力。
创新创业学院
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2021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