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向登记

政策法规

当前位置: 首页 >> 去向登记 >> 政策法规 >> 正文

北京工业大学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实施的意见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4日 18:51:32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要求,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关于支持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实施细则》、《北京高校高质量就业创业计划》及《北京工业大学“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文件精神,围绕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为进一步促进我校就业创业工作实施,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

1.就业与创业工作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是民生之本。高水平大学要对应于高质量的就业与创业。毕业生就业与创业质量的高低,不仅是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也是构建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更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充分认识加强就业与创业工作、提高就业与创业质量对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作用,紧密围绕学校战略发展目标和工作大局,把就业与创业工作纳入校院整体工作部署,把促进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2.积极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多方位拓宽就业与创业渠道。结合产业转型升级,捕捉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就业与创业机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改革创新,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就业创业服务,改善就业创业环境,引导我校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我校学生就业和创业比例,确保我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形势稳定。

二、全面构建就业与创业工作长效机制

3.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责任制度,明确任务分工,统筹推进工作。结合我校实际,切实加大就业创业资金投入力度,制定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确保完成就业工作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工作保障,切实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

4.建立就业与创业状况反馈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就业与创业统计分析和专业监测预警研究,把就业与创业状况作为招生计划、质量评估、经费投入、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调整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构建科学的“招生•培养•就业•创业•考核•投入”联动机制。把初次就业率、创业率、升学出国率纳入学院(所)综合考评指标,促进学院(所)均衡发展。

5.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工作总结。完善就业与创业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优化工作流程,实施科学管理,顺利实现就业与创业工作从阶段性向长期性的过渡。及时开展就业与创业总结工作,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鼓励全员关心和全程关注就业与创业工作,对在就业与创业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学院和个人予以表彰。

6.加强就业创业宣传和毕业生思想教育。各部门要高度关注毕业生就业与创业舆情动态,重点宣传就业与创业政策和先进典型,开展切实有效的就业与创业指导和成长成才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积极主动就业,重点领域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做好毕业生离校爱校教育,确保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

三、促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7.构建和完善校院两级就业创业课程体系,推动并全面普及就业创业教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合校院自身发展的就业创业教育及辅导模式,合理规划校院两级课时分配和课程内容。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系列创业教育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开展创业教育及相关工作研究,完善课程实效评价机制。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

8.营造浓郁创业氛围。各相关部门协同,有系统、有计划地开展创业教育、职业规划和指导、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家论坛、学生创业沙龙等活动,加大大学生创业宣传力度,积极参加大学生创业培训定点机构认定。

9.建设北京工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场地支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创业意识,优化创业环境。为入驻大学生创业园的学生创业项目配备创业导师、建设技术服务平台、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拓展项目市场渠道。

10.完善和落实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宣讲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统筹资源,协调落实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为优秀创业学生团队提供创业实训的场所,定期组织培训、交流、洽谈等活动,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扶持。

四、扎实推进毕业生入伍预征、基层和中西部就业项目

11.贯彻落实国家及北京市“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社区工作”和“科研助理”等基层就业项目,扎实推进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和助学代偿政策,建立毕业生基层就业补助及奖励机制,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

12.继续统筹实施好各类基层服务项目。继续做好大学生村官等基层服务项目,不断健全鼓励我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为毕业生参加实习、见习、志愿服务等活动创造条件,并将参加实习、见习、志愿服务等活动作为我校毕业生求职的实践经历。做好我校毕业生参军入伍服务工作,鼓励支持更多我校毕业生参军入伍。

五、着力加强就业服务精细化建设

13.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流程。各部门要根据工作特点,创新服务模式,简化工作手续,完善服务措施,为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直接有效的就业服务。加强与用人单位、区县人才、外省市就业指导中心与人力社保中心等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的就业手续衔接,为离校后未就业毕业生继续提供就业信息等服务。

14.增强信息共享,拓展就业市场。校院两级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校园招聘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岗位信息,加强重点单位就业导向,积极组织多种形式校园招聘活动。进一步优化就业网络服务平台功能,发挥网络辐射作用,探索利用新型传播手段和媒介传递就业信息。建立与高校、区县人才机构、京内外重点企业的信息共享机制,共同开拓就业市场。

15.细化就业指导,组织就业帮扶。加强校院两级就业教育体系建设,针对不同学生需求,围绕就业能力提升目标,认真开展分类指导和培训活动,帮助毕业生储备就业技能,拓展就业空间。建立就业困难学生信息数据库,制订经济困难、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计划,实施“重点关注、重点服务、重点推荐”。利用多方资源,积极协助、推荐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毕业生落实就业。

16.加强基地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各部门协同,积极推进就业见习基地建设,把就业实习实践和专业培养相结合,探索校企就业联合培养机制,提升学生就业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各类创业孵化基地的作用,依托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朝阳区、通州区和北工大科技园等,重点建设学生科技创业实践基地。